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培养他的自驱能力


1


  表姐学历不高,16岁出门打工赚钱,在外多年,她深知没有知识之苦,所以当孩子出生时,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不要重复她的路。
  但是却没有想到,她苦苦经营十几年,孩子最终还是走上了她的那条路,高一就辍学进入工厂工作。
  孩子才三岁的时候,表姐就天天盯着他写字背书;上幼儿园时,开始教小学的知识;上初中后,即使她什么也教不了,仍然每天坐在小孩身边,盯着他写作业。
  当然,孩子自己除了学习,也什么都不允许做,哪怕上厕所多蹲一会,都会被她吼出来,就连课外书,也只能看老师指定的,这导致孩子除了学习外没有任何的爱好。
  后来孩子考上了一个不错的高中,开始寄宿在学校。表姐以为胜利在望,却不想孩子成绩开始遭遇滑铁卢,从入学时的班级前十名跌入倒数。
  老师说,他经常作业完不成,不爱读书,每次被老师逼得不行了才去做作业。
  表姐说,她决定取消孩子寄宿,继续租房陪读。
  但是我想,如果她把孩子“盯”到大学,又能如何?
  清华大学每年开除上百名完不成学业的学生,他们都曾经是天之骄子,原以为,进入清华,就是破茧成蝶,却不想,成“蝶”的他们,被自己的不自律再次“茧”回原形。
  之前有个男生,学习能力很强,两次考入浙大,结果两次被退学,因为大学没有人天天监督他学习,他就沉迷游戏。
  如果孩子不能自主学习,那么,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他可能就在原地打转,甚至倒退。
  父母可以为孩子添衣加食,可以帮孩子解几道题,却最终不能代替孩子远战未来,终有一天,孩子需要独立面对社会,自己管好自己,主动行应行之事,避不该做之事。

2


  作为一个妈妈,我也曾经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管教”,但是我发现,走到最后,“管”的有用,你吼一声,他马上停止不合理行为,但是“教”的却无用,因为无论你教了多少遍,
  最终孩子会忘得一干二净。
  你的“管”和“教”,都是外部驱动,临时有效,但是,如果想一劳永逸,必须形成孩子的内部驱动,让孩子在无父母管教的时候仍然遵循这些正确的行为。
  我相信,驱动孩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最有用的一定不是惩罚和奖励,而是感兴趣。
  所以,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甜心”,也就是他的兴趣所在,因为兴趣可以滋养内驱力。
  在电影《海蒂》中,海蒂是来自山里的“野孩子”,她可以光着脚在山上疯跑一整天,却无法静下心来学一个字。
  后来进入一个富有的家庭,陪一个小女孩读书,但是她的学习能力让老师失望至极,因为无论老师教多少遍,她都学不会一个字母。
  看着老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反复教她,而她一次又一次地读错,作为观众,我都着急。海蒂最开心的时刻,就是上课结束的时刻,因为上完课,她绝不会去主动学一个字母。
  后来这家的奶奶想了一个办法,晚上给她读她很喜欢的故事,这些故事,为未曾读过书的海蒂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让她无比着迷,可是,奶奶却在读到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
  奶奶说,如果想看到故事的结尾,如果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就必须要学会自己认字。
  故事是海蒂的“甜心”,为了能随心所欲地读故事,海蒂奇迹般很快认识很多字,可以顺畅地读书。
  孩子感兴趣的“甜心”就是他的驱动器,让他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
  而且这种积极主动的风格,常常会延伸到其他事情上面,因为好习惯是可以传染的。
  就像现在很多高考状元,不再是单单学习成绩好,他们知识面广,不限于书本,爱好多样,每样都不差。

3


  我发现,很多父母,虽然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却总忍不住去打断孩子,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地投入。
  周末在儿童乐园,看到一个活泼又可爱的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满场地跑,却什么都玩不久,因为他妈妈不断地在打断他。
  他和小朋友一起比赛奔跑,妈妈就在后面不停地喊“别跑太快,小心摔跤”,甚至会突然拉他,给他擦汗。
  他和小朋友一起拿着树枝在沙地上写字,妈妈又过来纠正说,这一撇写得不规范,应该这样写。
  他在安静地堆乐高,妈妈也不断地提醒他:你这样堆很容易倒,你应该在这里加上一块以便加固。
  妈妈就像一个警察,盯着一个品行不良的人,唯恐他犯错,所以孩子根本无法完全沉下心专注地玩某一项游戏。
  研究表明,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一旦很“沉浸”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的化学物质(包含多巴胺)水平会增加,专注力更高,思路更敏捷,处理事情更快,就像大脑被激活了一样。
  而频繁地让大脑处于这种类似激活的状态,可以提升人的内驱力,让你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就很快能够专注地去完成,不需要别人提醒。
  综艺节目《奇葩说》中,黄执中说了一个身份剥夺的概念,被剥夺身份的人,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也不需要去判断利弊,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好。
  说难听点,就是变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别人提线你就动,一旦别人停止操作,你就不动了。
  那些从小不断被打断、不断不纠正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行为依赖,父母不动,他就不动。
  父母千万别像一个警察,而要像一个顾问,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隐形,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出来。

4


  一个学者说,教育本身,并不教你任何东西。
  初看这句话不理解,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教育本身,真的不能教你任何东西,因为无论你教了多少,孩子都可能会忘记,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培养他的自驱能力,让他自己展翅飞翔,探索未知。
  我们不可能做孩子永远的船长,他需要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大脑,考虑自己的人生。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你在的时候,孩子有多好。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培养他的自驱能力而是你不在的时候,孩子他自己也能行。



上一篇:瓷砖胶怎么贴才不掉砖?学会瓷砖铺贴要点
下一篇:把儿子养废后,我才明白:家有这种氛围,孩子很容易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