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讨好别人,这是种病吗?

你有多久,没有随心所欲做自己了?


前阵子,一位初入职场的女孩给我来信:


“ 我刚进公司不久,就因为“老好人”出名了。

第一次是同事在小群里抱怨月总结要改,但他在外面聚餐,我自告奋勇要帮忙;

第二次是发工资当天有个同事找人借钱,问了一圈只有我肯借……虽然换来了“好人缘”,但是也让我越来越痛苦。因为更多的事情,开始往奇怪的方向走了……

比如聚会的时候他们直接跳过我的意见,不想做的脏活累活都推给我。有时我没能按时完成,还会被他们嫌弃拖慢进度。

我越委曲求全却变得无关紧要。明明我已经尽力满足每一个人,为什么好像越来越糟糕呢?”

这一系列,都表明了你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中描述,讨好者通过讨好来获取外界的认可和关爱,为此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排在自己的感受之前。相比于“委屈”,他们更害怕别人讨厌自己。


就像这个被称作“老好人”的女孩,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妥协,即便郁闷也选择默默地自己消解。

 1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有很多。


原生家庭缺爱、认知偏差、社会经历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值得注意的是,人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懂得通过讨好,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比如亲一亲大人,就能获得棒棒糖。


还有实验证明,女性在成长中,由于催产素水平更高,导致女性社交焦虑比男性更严重。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她们宁愿委屈自己,也要维持表面上的友好。讨好型人格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但委曲求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关注和爱,你的讨好恰恰会造成你的不幸。


如果你习惯了有求必应,那么只要你拒绝一次就会被当成无情无义;如果你习惯了大度兼容,那么只要你生气一次就会被当成小肚鸡肠;如果你习惯了阿谀奉承,那么只要你真诚一次就会被当成自以为是;......


更重要的是,讨好者被忽略得太久,只要别人给一点点关心和肯定,就恨不得把掏心掏肺,以表忠诚。


到最后,你的付出被看作理所当然,无人感激,无人回馈,不管在职场上还是朋友圈里,你都会成为最不起眼的那个。


因此我要提醒你一件事,世界上就是有人会不喜欢香菜、不喜欢胡萝卜、不喜欢榴莲,所以无论你怎么做,就是会有人不喜欢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别人的夸奖并不会让你的生活更好一点,不喜欢你的人照样会想办法挑刺。


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才不会将别人的评价当做判断自己好坏的唯一标准。明白这一点,你会活得轻松很多。


归根究底,想要摆脱讨好感,最重要的是建立自我价值感。
 2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这样定义的: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通常比较自信,认为自己值得被爱,不会轻易被他人的评价左右情绪;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通常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希望通过别人的正面评价维系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说,习惯性讨好的人通常自我价值感很低。


而增强自我价值感的前提,是相信自己足够优秀,不要看轻自己。


第一,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任何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会让你感受到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会在兴趣爱好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正是之前所有的兴趣、热情、行动的集合。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那就去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


第二,不要盲目和别人做比较。人在比较的时候,往往会无限放大别人的长处,忽略自己的优点。比较是焦虑的来源,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挫败感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其过分关注别人不如提升自己。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现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找到不足然后改进。


当你的内心感到富足,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第三,培养被讨厌的勇气。不要去在意别人说了什么,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期许把自己塑造成单一的模样。


人与人的交往,少不了摩擦。被喜欢很正常,被讨厌也很正常,学会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的,放下被所有人喜欢的幻想,你会发现不害怕失去,才能拥有更多。


第四,学会拒绝。我一直坚信,当你能直观地拒绝别人,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拒绝。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把拒绝这件普通的事看得太重,该接受的接受,该拒绝的拒绝。当你亮出自己的底线,对方才不会轻易越界。


不论是社会、职场还是家庭,一切的前提一定是“你喜欢,你愿意”。


当你更在乎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别人会不会喜欢我,情绪内耗自然会减少。当你有能力松弛有度去生活,能自发远离令你堕落的环境,当你只做自己由衷热爱之事,你就会发觉: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爱自己才是终身大事。


朋友之间的美好祝愿,通常会提及“希望你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听起来有些矫情,实际上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正是讨好者最需要学习的。


讨好者通常不爱自己,正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配,才会逼着自己向外索取。而爱自己,意味着慢慢把放在别人身上的注意力收回来,把自己放在优先选择项:


舍得为自己的内在和外在投资,不一定是花大价钱去买衣服和护肤品,可以是多学一项本领,比如摄影、画画,多出去走走,开拓自己的视野。


克制自我怀疑,事情不要还没做就开始焦虑。如果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换另一条路。


学会夸奖自己,将表扬自己的门槛降低,每天对着镜子说:“你太棒啦!”自我暗示有时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过程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讨好别人。该做自己的时候,就勇敢做自己,可以宽容,也可以计较;可以理性,也可以感性;可以无趣,也可以有趣。


只要你真的喜欢,就够了。比起消耗精力去迎合别人的喜欢,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更加值得。
 3 
最后我想说,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劣势,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内心柔软。


在某些场合,“讨好”的确是一种有效的相处方式,还能筛选掉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的,不是嫌弃这一部分的自己,而是找到其中蕴含的能量合理运用。


看见自己,了解自己,取悦自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从现在开始,撕掉“老好人”的面具,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活法。要记住,真正值得你付出的人,一定很乐意看到你骄傲且自信的模样。往后的每一天,用爱来滋养自己,“讨好型”人格就会慢慢治愈。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假装没听到,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的,而是善待自己。”


希望有一天,你能勇敢地说出深埋心底已久的“要”或“不要”。不论是安静善良的你,还是任性可爱的你,即使你觉得自己很普通,也不需要活成别人眼中“完美”的模样。


下次如果付出没有收到回报,不如试着暗示自己,“管它呢!我问心无愧就行!”


上一篇:能扛事,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下一篇:科目二有必要花钱考前模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