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肠健康”,首选“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以腹泻型最为多见,其发病诱因较多,多与饮食习惯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生活压力、心理因素等有关。


随着近年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使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多表现为腹泻、腹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有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存在密切联系。

推测由于患者肠道菌群异位,导致菌群失调,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滋生,肠道营养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腹泻、腹胀、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等。

 

有研究显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进行微生物检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而通过及时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调控胃肠道动力,可缓解其腹泻、腹痛症状。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修复肠黏膜的物理屏障,强化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可以增强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的磷酸化;通过研究提出乳酸菌能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通过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并产生抗菌化合物,增强肠道防御功能。



Tips:


嗜酸乳杆菌不仅在胃中,它还是人体小肠内的主要益生菌。在胃中能存活的致病菌的胃部是个小型"消毒车间",这是由于胃液具有很强的酸性。


嗜酸乳杆菌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嗜酸乳杆菌在人体整个胃肠道中,“从上而下”调节微生态环境。“下”是指在大肠中,它们也可以释放有益双歧杆菌等其他益生菌生长的物质,增加大肠内益生菌的数量、增强它们的生命力。

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越高,微生态环境就越好,肠道就越显年轻有活力。肠道的健康不仅体现在消化吸收良好、大便正常和不易感染肠道疾病;对全身而言,充足的、有活力的益生菌通过抑制各种有害菌,减少了体内毒素的生成,减轻了肝脏的解毒负担。



② 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研究表示,鼠李糖乳杆菌不仅能激活抗凋亡的Akt /PKB,还能抑制IL-1,INF-γ和TNF-α对促凋亡p38/MAPK的活化。

 


Tips: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简写为Lactobacillus GG或LGG ),1983年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两名教授( Gorbach and Goldin )自健康人体中分离出来,并获得专利。 


LGG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其在人类肠道环境中定殖和繁殖后,仅仅是依附于宿主的肠上皮细胞,能够成为肠道粘膜的一层生物屏障,从而提升宿主的肠粘膜屏障能力。


而且,LGG能对宿主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平衡状态,进而达到改善宿主消化道系统功能的目的。


相关研究表明,LGG对成年人的黏附率明显高于小儿,主要是由于成年人的肠道环境更为成熟,适宜LGG黏着。



③ 抑制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研究证实,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能够减轻沙门氏伤寒菌导致的肠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Tips:


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通过双歧杆菌干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


在服药两周以后,患者的大便频数、形状异常及临床症状均消失,总有效率为90.3%,且复发率低。许多国内医院已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④ 激发肠黏膜的免疫保护机制:


益生菌能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巨噬细胞的补体功能和吞噬活性,通过修饰有害抗原的结构而降低其免疫原性。



综上所述,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进展过程中,免疫应答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衡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补充益生菌不仅能够调节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点击下方头像,了解更多内容哦~



上一篇:复发性流产与益生菌,竟还有这一层关系!
下一篇:对抗慢性胃炎,益生菌是“必需”的!